当前位置: 首页 » 综合资讯 » 经济与消费 » 正文

乳业危机貌似需求减少 实则消费者担忧奶制品安全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5-01-14  
核心提示:1月13日,北京朝阳区卜峰莲花超市里很大一块场地被牛奶占据,普通纯牛奶和有机纯牛奶整齐地堆在那里,一些赠品也挂在堆头的一侧……促销员在卖力“嘶喊”,但很少有顾客问津。降价促销丝毫打动不了消费者的心...

1月13日,北京朝阳区卜峰莲花超市里很大一块场地被牛奶占据,普通纯牛奶和有机纯牛奶整齐地堆在那里,一些赠品也挂在堆头的一侧……促销员在卖力“嘶喊”,但很少有顾客问津。
      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翻阅微信朋友圈,发现各地奶农“倒奶”的消息仍在传播,关于这个事件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法,乳业专家也纷纷支招:比如,对进口乳品增设门槛,政府推行奶粉收储制度,等等。
       事实上,对于周期性、全球化的乳业产业链而言,上游供给出现问题,往往是因为下游消费需求掉链子了。 
      记者查阅蒙牛乳业、伊利股份和光明乳业最新财报发现,三家公司2014年存货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。
      伊利股份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存货为43.67亿元,与年初相比增长18.57%;光明乳业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存货为25.21亿元,比年初的15亿元增长68%;蒙牛乳业截至2014年6月30日未经审计的存货为44.6亿元,与年初相比增长73.07%。
       对于存货高企的原因,光明乳业在财报中解释称,“主要是本期奶粉采购与产成品增加。”
      如果仔细推敲,上述存货增加的两个原因,均是造成原奶供给“相对过剩”的“罪魁祸首”。 
      据记者了解,在2013年下半年“奶荒”之际,部分乳企经过研判认为2014年原奶价格还会上涨,所以开始在国内和国外疯狂采购。但让企业主始料未及的是,2014年2月成为原奶价格拐点,随后进口奶粉价格开始回落。犹如股市操作中的“补仓”,部分企业在进口奶粉价格下跌的同时仍在进口,因为不知道“底部”在哪里。一位国内上市乳企负责人向本报记者坦言,“奶源过剩导致工业粉(将原奶加工成的原料粉)产量增多,占有资金多且亏损大。”
      乳业专家宋亮向本报记者分析称,乳企需要用一段时间来消化库存,且随着原奶价格下滑,当初采购生产的原料粉就显得成本过高,因此在市场终端进行产品降价的可能性很小。 上述乳企负责人也表示,除了原料成本和财务成本,人工、水电气和环保等成本也在持续增加。“在满足中低端产品产销量的同时,公司也积极开发一些功能性、高附加值的产品。”
     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,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提升业绩,才是公司最为关注的。
      但一些乳企也开始思考仅靠品牌溢价、依赖高端奶的道路是否可持续,蒙牛、伊利等龙头乳企对此也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。
      不过,北京普天盛道企业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永军介绍,在2013年“奶荒”导致生产成本走高的时候,大多乳企已经砍掉了低端产品生产线,进而向中高端要利润,如今再回头去捡起来那块似乎不太现实。
      要利润,还是要市场?这是目前困扰国内乳品加工企业的难题。雷永军分析称,这两年乳企销售额在增长,但是销量却没有跟上,甚至下滑。“农村和城市总计7亿~8亿的低收入人群对价格是很敏感的,他们喝奶的预算支出可能是一包1.5元,如果涨到2.5元,涨幅就达到60%,这对他们来说是很难接受的。”
      值得关注的是,2009年以前,国内乳制品产量增速一般在15%~20%之间,2009~2011年平均增速降至12.7%,2012年和2013年增速分别为8.1%和5.2%。但2014年上半年乳制品产量势头急转直下,同比下降1.8%,首次出现下滑。 
      一位乳业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,他对价格高低并不太关注,乳品安全才是最重要的,如何确保奶源的安全,保证产品对人体有营养价值才是乳企应该下功夫的。 该人士认为,经过这些年的乳业整顿,国内乳品指标和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,但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仍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。“如果乳企不加强宣传引导,企业不跟消费者增进互动,不喝奶的人群还是不喝奶,喝奶的人群有可能也会流失一部分。” 值得一提的是,部分乳企已经觉醒并迈出了这一步。
      2014年底,蒙牛在成都召开年会,其中一个重要的事项就是牛奶生活体验馆的启动。活动当天,一些90后为了一睹年轻组合TF-BOYS的风采,一大早就聚集在会展中心,蒙牛对旗下36个品牌产品设立展台,通过品尝和游戏与年轻消费者进行互动。
      上述乳业人士对此分析称,市场是需要培养的,尤其是如何紧跟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,需要乳企认真下功夫,“投入不一定有产出,但是不投入则肯定没有产出。” 数据显示,2013年全国人均奶类占有量为26.96公斤,“这个时候就出现‘过剩’,确实很难理解。美国、德国此前也出现过‘爬坡顶’,怎么也上不去了,但是背景不一样,它们是在人均占有量为260~300公斤的时候出现的。”山东奶业协会会长张志民如是介绍。

【本网调查】
      难道消费者不懂牛奶的营养价值吗?不是!请看消费者真实的想法:
----------
Dominic:
      怪贵的,又不好喝。不是老人孩子也没必要非得喝,其实老人孩子也不是每个家庭都愿意喝,毕竟不是没有更加便宜可口的替代品。说穿了还是和收入有关系,不是喝不起,但是不能随心花钱的时候总是要斟酌算计一下这月的工资怎么花,吃吃喝喝穿穿戴戴完以后剩不下多少了,还要买房子看病养孩子养老人,这时候就觉得没必要非要喝奶了。。。。。
    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内奶粉厂家集体不争气。。老出事也没人管。有钱人直接买进口奶粉,没钱的也会买个合资牌子。
      另外有一点非常不解,小时候买的奶只要一天就坏了,现在买的奶开了盒子三五天放冰箱里都不会坏,这是为什么呢?
      还有一点也不解,牛奶厂到底兑水没有,兑了多少水?如果有为什么不敢承认呢?
----------
紫月幽兰:
      自从蒙牛、伊利出问题以来我没买过,要想想以前我的孩子都是喝这两个品牌的牛奶,喝了好多年才知道这两个品牌牛奶有问题,还敢喝吗?
----------
韩姗姗:
      去年过年回国,当时怀孕4个月,想喝牛奶就去超市买了一箱,结果回家打开一股清水味道,除了颜色哪还像牛奶?兑了那么多水,心黑不黑?
----------
v 言:
      你生产商恶意爆利抬价,当然会导致后果!奶农给你的原奶才多少钱,你tm买多少钱?!
----------
小花卷ヤ:
      国外的盒装牛奶不放冰箱一天就变质 国内的半年都没事 、味道 口感 还是一天就容易变质的好喝……
----------
Han.Z:
      喝奶的人少了?为啥?就是因为奶企结盟垄断,哄抬物价。大家买不起了。
----------
翱翔的小笨猪:
      百姓赚的都是辛苦钱,哪能消费得起。消费得起的又不放心,很多人家买进口奶去了。
----------
悟:
      就是兑水兑的太多了,水卖的奶价,谁喝啊!!!小时候的奶,那有兑水的,真好喝!别兑水了,就有人喝了!
----------
掘战达人:
      不是不想喝,而是不敢喝了!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往奶里加,还没人管,这世道完了,无药可救了!
----------
汽车咨询师:
      你怎么不看看牛奶价格都飙升到多少钱了,不是不想买,而是价格太离谱!
----------
远眺苍穹:
      活该,自作孽不可活,看你还掺水还掺三聚氰胺。。老子不喝了。。你掺去吧。
----------
瓦洛佳:
      不能提供优质产品,就只能用脚投票喽。一味地用包装、概念和明星广告做铺天盖地的营销,还有耐心做产品吗?
----------
迷路de猪:
      不是喝奶的人少了,是国产奶国人不敢喝了!!! 都买进口的去了!!! 乳液危机真相是什么?说需求掉链子是忽悠人的! 真正的原因是信任危机!国人不再相信国产奶的安全跟质量! 自己去大品牌的超市去买一盒进口奶跟国产奶喝一下对比! 差距有多大自己试了就明白!
----------

 
 
[ 综合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

京ICP备2024049591号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54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