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» 综合资讯 » 经济与消费 » 正文

北京新能源车市场年底意外遇冷:多数4S店无车无人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7-12-14  来源:每日经济新闻  作者:骆一帆  浏览次数:5601
核心提示:临近年底,虽然汽车市场进入销售旺季,但北京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却和目前的季节一样进入寒冬。 “现在店里一台现车都没有了。”在一家空空荡荡的众泰新能源汽车4S店里,一位销售人员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“从12月开始,店里就没有再进货,现在库存已全部消耗完。” 上述情况并非特例。记者日前走访北京多家新能源汽车4S店发现,既无消费者也无现车是普遍情况。
 

 

北京新能源车市场年底意外遇冷:多数4S店“无车无人”

每经记者 骆一帆 每经编辑 杨 军

临近年底,虽然汽车市场进入销售旺季,但北京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却和目前的季节一样进入寒冬。

“现在店里一台现车都没有了。”在一家空空荡荡的众泰新能源汽车4S店里,一位销售人员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“从12月开始,店里就没有再进货,现在库存已全部消耗完。”

上述情况并非特例。记者日前走访北京多家新能源汽车4S店发现,既无消费者也无现车是普遍情况。

作为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北京的电动车消费一向火爆,为何临近年底趋于冷淡?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,这与新能源汽车即将面临的政策变化有很大关系。

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步退坡,经销商对未来市场预期不明确,不敢轻易进车。此外,北京的新能源牌照指标紧缺,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当地新能源汽车消费不旺。

清库存暂停售车4S店谨慎补货

12月12日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在位于北京南四环东路的一家吉利新能源车4S店看到,该店展厅内堆满了各类装修材料,并无任何展车在售。

“店内正在装修升级,已进行了两周,升级后将主要销售帝豪EV的新款车型,老款车型的库存目前已清理干净。”该店的一位销售人员对记者说。

选择销售旺季装修升级,意味着该4S店并未将年底看作是销售新能源汽车的好时机。在走访中,记者发现北京很多新能源汽车4S店都持相同看法。

记者在北京新发地汽车交易市场看到,众泰、长安和奇瑞等汽车品牌的新能源车4S店均很冷清,店内鲜有消费者看车,展车也屈指可数,有些店甚至无法铺满展厅。

“现在来看车的人很少,而且想买也没现车。”一家长安新能源汽车4S店的销售员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明年新能源政策到底怎样调整,大家都不清楚,现在来看补贴退坡力度很大,至少在20%以上,且明年很可能开始对新能源车征收购置税。所以,在政策不明的情况下,4S店宁愿清空库存暂停售车,也不想冒风险。

据了解,明年,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究竟会怎样变化,目前尚未明确。之前有消息称,补贴将会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挂钩,续航高的新能源车补贴力度甚至会加大,续航低的补贴将大幅度退坡。

上述长安新能源4S店的销售人员表示,目前来看,比如其主销的长安奔奔EV等续航里程在180公里的车型,补贴退坡有可能达到50%。

据了解,奔奔EV目前享受的国家补贴为3.6万元,地方补贴为1.8万元,补贴共计5.4万元。如果明年补贴退坡50%的话,意味着消费者购买相同车型将多花2.7万元。所以该店在清空库存后将不再对长安奔奔EV进货,改为引进续航里程在256公里的其他新车型。

新能源牌照紧张“收标”“延标”盛行

既然有补贴将退坡的预期,消费者应急于购车,但记者在走访市场时发现,新能源汽车4S店内却难见消费者身影。有消费者向记者表示,这与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牌照日益紧缺有很大关系。

“北京市每年按批次发放新能源牌照指标,指标有效期为半年,到年底时,大部分指标已被消耗,即便消费者想购买,没指标也只能‘望车兴叹’。”上述众泰新能源4S店的销售人员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。

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发布的信息显示,截至12月8日,已有超过12万人等待轮候新能源指标。按照目前的排队规则,北京2018年的新能源指标已被提前透支,部分申请者需要等到2019年才能拿到指标。

在此背景下,一门灰色生意——“收标”和“延标”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悄然展开。

记者在新发地汽车交易市场看到,很多新能源4S店门前都贴有“收标”或“延标”字样。所谓“收标”是指通过租赁新能源牌照指标进行购车,而“延标”则是指手上有指标又暂无购车打算的消费者,通过4S店以车辆过户形式达到指标延期的目的。根据相关规定,车辆转出后,消费者可通过北京市小客车调控管理信息系统,进行指标更新申请,更新有效期为半年。

“由于大家对明年补贴退坡有预期,所以来租新能源牌照指标的人很多,目前店里已无可出租的指标。”一家奇瑞新能源4S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,新能源牌照指标一般按年出租,价格在2000~9000元/年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租赁形式存在法律风险。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魏士廪向记者指出,如果车在车主名下,但并不是车主本人使用,一旦发生事故,车主就可能承担法律责任。

 
 
[ 综合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
京ICP备2024049591号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542号